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LeonLin

接到任務,別急!3步驟,打造完美前置工作流程!

已更新:2023年10月4日

千萬別接到任務就開工,按步驟走,避免做白工!

接到任務,別急!3步驟,打造完美前置工作流程!
接到任務,別急!3步驟,打造完美前置工作流程!


你是否遇過以下的情況?

  • 工作都快做完,老闆才跟你說,我要的不是這個?

  • 想到哪做到哪?老闆問我答不出來?

  • 怎麼越做發現問題越多?越來越複雜?

  • 接到新任務,心理壓力好大?


如果你曾遇過以上問題,務必參考以下面步驟!







步驟一:了解背景&期望目標


1.1 瞭解背景:


抓住交付任務的人,問他為什麼做?是單次的專案,還是持續的營運內容?是為了要完成業績?只是做給老闆看?如果他都答不出來原因,那先祝福你,你可能要換種心態面對。


如果這個任務別人做過,你可以先買杯飲料問問之前的同事怎麼處理?如過之前都沒人做過,說不定是一個機會,但機會的路上常常不滿著坑。所以更要做好以下的工作準備。


1.2 確認期望目標:


所有利害關係人,都必須在同一個理解水平上,因此你需要清楚知道對方、公司、客戶期望有什麼成果,有明確的數字嗎?記得請以文字確認他的需求,目的是怕對方忘記、或是刻意記不起來等推諉的理由。第一次溝通的目標,有時不會是最終的目標。一直到第三步,經過調查研究確認、你也認同後,那個才會是真正的目標。


 

步驟二:現狀調研


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,這有助於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工作的內容,更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錯誤。這一步的最後,除了要有客觀的結論外,更需要提取出有意義的部分,形成主觀的結論,千萬不要淪為整理資料的工具。這一步驟中,可以探究以下幾個方面:


2-1. 了解現況(資源、問題與風險、機會)


(1)資源:

確定好對方初始需求後,開始檢查目前手上資源(時間/精力/能力),就好像打仗前要盤點糧草一樣。比如:盤點完發現,自己沒有時間去做這件事?需要其他團隊協助?或是其實已經有別人在做同一件事?有其他大項目、小項目,可以一起合作?看看週遭可利用的資源,這些都可以避免重複造輪子、埋頭苦幹等問題。


(2)問題與風險:

了解與發現當前檯面上的問題與潛在的風險所在。比如在軟體業,儘管不是產品經理,你也可能要了解現有存在的所有資料,像是白皮書、各種歷史文件、了解功能模塊邏輯、數據的上下游關係、歷史的Bug、重要關係人,並且和這些關係人多聊聊你手上這件事情,他們有什麼想法。了解問題形成的脈絡,才可以提早避坑。因為,這些你不了解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問題,讓你吃盡苦頭。


(3)機會:

跟老闆、資深的員工、做過類似專案的人聊天,絕對是最快的方法,他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給你建議與方向,或許可以獲得不同的靈感。又或者,他們手上有現成的東西能幫助到你。



2-2. 數據指標與表現:


盤點資源、知道問題與機會後,需要確定衡量的指標,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,就好在不同裁判與賽制下的標準與規則肯定不同。說不定你看的指標的定義,和其他部門不同。可能這些指標是根據歷史情況來設計的,已不堪使用,那就必須重新設計。


同時,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指標,這些指標是不是所有人都在意的?既要把握整體情況,也要關注細節。



2-3. 行業現狀與競對情況:


研究行業中其他公司正在解決的場景和問題,了解他們的核心策略以及解決程度。這有助於判斷競爭關係,並找到有價值可借鑒的方面。可以利用諸多工具與方法論,像是經典的PEST/SWOT。這一步是決定任務能做到多好(上限),可以分為三小點:


(1)避免對方的錯誤

比如A公司燒了很多錢仍做不起來,你可能需要好好評估,他的錯誤是因為這東西跟本不可行,還是他有哪些關鍵錯誤;


(2)借鑑對方的成功:

如果他有哪個地方做得好,為什麼好?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借鑑他的功能邏輯呢?這東西適合他們,但適合我們嗎? 比如說,做電商做會員功能,可能都繞不開eBay/淘寶。又比如說,電商買菜的行業,大家看到每日生鮮(已倒閉)的生鮮倉後,發現商業模式可行,紛紛加入。以中國為例,知名互聯網巨頭「美團」其實很常做這件事,它總是等到其他公司試驗新的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後,才開始投入。


(3)做出區隔:

找出哪些是特色功能,哪些是基本功能直接致敬,這些關乎到自身的需求與市場的情況,有很多種工具可供使用(如:Kano Modol)我們該怎麼做出區隔呢?


 

步驟三:找對問題、做好大綱、找對人


3-1 找到對問題(真問題):

就問題描述的現象,可以使用多問為什麼,比如「5 Why」是一種方式,每遇到問題,回答完後,再往下問5次Why,就像小時候學的數學,做因式分解,需要找到這個數字不能夠被拆解後才能罷休。列出問題後,再把問題案重要與緊急做排序。這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將手段作為目標。

以常見「錘子、釘子與畫」為例

當用戶反應說「我想要一把錘子和釘子」,此時可以問:


第一次Why:「為什麼需要呢?」,用戶回覆說:「因為我想掛一幅畫在牆上」,那你會知道,其實用戶真正需求不是「錘子」,而是「把畫挂到牆上」;


第二次Why:「你為什麼想掛畫?」,用戶回覆說:「租的房間家裡有面牆太空了」,這時候你會發現,其實錘子不是他一定需要的,如果是租的房間,牆面可能不允許被破壞,或是打了洞影響美觀是不利於日後脫手的。


因此,單次購買的錘子,可能不符合用戶真實的需求,或是最大的經濟效應,也許提供一種不傷害牆壁的掛鉤才是最佳選擇。


據此我們可以發現,如果直接回答用戶的問題,而不多問為什麼,可能無法解決問題。說不定還會造成更多麻煩。有一句行業的話是這麼說:「我只聽用戶怎麼說,但不照著他們說的做。」



3-2 做好心智圖大綱與問題邏輯樹(Outline):


以上,相信你對任務有了初步的想法了。把腦中所有的想法全部倒進心智圖裡。另外,可以將問題與目標,用邏輯樹來拆解,注意要秉持著MECE, SMART的原則,不重不漏(詳閱《金字塔原理》)。用圖有助於對事情宏觀的了解,才知道自己的每一步是處於大計畫中的哪個部分。畫完圖後,試著在腦海中復現圖的模樣。如此,會更有邏輯與動力執行任務,因為你知道每一步之間的關係,知道目標在哪。



3-3 找對人(與正確的關係人確認)


寫好框架後,需要和老闆、客戶、重要關係人討論,和他們「確認你列的問題,他們也能認同」。認同後,你需要不需要他們的資源?記得,請他們簽字畫押(開玩笑),我通常會在通訊軟體內確認,問:「我的大綱與思路沒問題吧」,得到首肯後,我才會開始寫計畫,並與合作夥伴溝通。



開始寫計畫吧!我推薦:PDCA


完成前三個步驟的前置作業,終於可以放心開始動筆。這裡我推薦使用PDCA戴明環,在還沒開始前,以一種「我該如何寫結案報告」的心態,開始規劃任務內容吧!



 

此篇為 #如果一開始工作就知道 系列文章

文章會持續修改,請大家多多指教


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