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LeonLin

24歲,找工作還要考慮下一代教育問題?

荒謬,但又無比真實

(讀完文章,你會了解一位中國畢業生找工作時面臨的困境之一)


去年一整年和同學們都在為找到一份「好工作」煩惱 我:欸你為啥挑這工作? 同學:有帶某地戶口,對未來小孩教育好,而且家裡給的壓力大。 我:你現在不還單身嗎?都沒交個幾個對象,就想這麼遠? 我:你不是拿到一個薪水很好的互聯網offer嗎?(年薪 150萬台幣) 同學C:家人給的壓力太大,還是去當公務員,未來小孩教育比較有保障。(年薪 55萬台幣)

 

什麼是好工作? 薪水?未來發展?結婚?小孩?小孩的教育? 看到後兩個問號,可能會有疑問。


一個24歲還沒踏進社會的學生,

找工作,跟小孩有什麼關係?


連另一半都沒有,為什麼要考慮未來孩子的事情?

 

第一,家庭因素。

「時間到了,就該結婚了」是當代大陸畢業生仍面臨的一個傳統窠臼。上一輩認為公務員、國企,比較穩定、有權力,還有戶口等福利,是最適合結婚生孩子的工作。且受到過去一胎化政策影響,多數家庭僅有一個小孩,因此,同學們會受家庭影響的程度相對台灣又更高。


部分同學們或被潛移默化,或被強迫,與其思考自己喜歡什麼,與家庭抗衡,不如圖一個安穩也不錯,既符合家人的期待,之後也好找個伴。(當然公務員跟國企也很難考)

女性,在挑選工作這部分,更是有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存在。有這麼一句話是:女性公務員是婚配市場最好的對象,上班時間穩定,各項福利穩定,可以好好照顧家庭?????這兩年,從與朋友們的談話中發現,還是有部分女性朋友真的會受這些觀念的影響,但也有非常多不認同的同學。



第二,政府政策。

畢業後,若想長期定居在該城市(如北京),且有生小孩的打算,就得選好工作。從工作關聯到教育,便是中間的戶口制度,關係如下:工作 — 戶口 — 教育,先談工作&戶口,再談戶口&教育,比較好理解工作是如何牽扯到教育。

「工作&戶口」間有什麼關係? 大陸人在北京打拼,和台灣人在台北打拼,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因為,並不是每個到北京的人,都有資格可以扎根在這個城市,不是都可以買房,不是都可以開車上路,不是每個下一代都有資格在北京讀書,這些都有先決條件的,這個條件就是:北京戶口

只有當一個有戶口的北京人,才能真正的在這個城市落地生根。只有當地的戶口,才能在當地就學。否則,當在北京工作五年,與人共組家庭後生小孩,小孩卻無法在當地就學,這時該怎麼辦?因此,就不得不提前考慮。


想拿到當地戶口,比較主流的途徑就是,找一個配有戶口的工作。因此,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,在戶口面前低下了頭,選擇了與自己興趣或水平不符的工作,認為先拿到了北京戶口再說。

「戶口 &教育」的關係? 只有北京的戶口,才能上北京的小學到高中,而北京的高中生考上好大學的機率(如:清華北大)比其他省份的高多了。

怎麼說「好的戶口會比較好考大學」呢? 不同於台灣,只有一份高中考大學的試卷,是高雄人或是台中人,對於考上台政清交的影響不大。但在大陸,「地域」存在絕對且巨大的關係,先不說明星高中的資源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。

  1. 競爭程度,各省高考的試卷題目難易不同,且清華北大給每個省份的名額有限,考生數越多代表競爭越激烈。比如,河南省被認為是地獄級的難度。

  2. 錄取分數門檻的高低。學校所在地會給當地人優待,比如滿分100,北京人只要80分就可能被錄取,其他省份可能85、90分。所以很好理解,一個北京或上海的土著,考取清華、北大、復旦、交大的可能性,是遠高於一個外地仔的。


以上,可以看出一個畢業生找第一份工作前,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此長遠且複雜,如果想要留在北京,且希望有小孩,那這個的壓力是巨大的。


但這個狀況正在好轉,隨著00後的到來,許多新觀念的普及,相信受過較高教育的新一代父母不再會死守這些傳統的觀念。加上,人口老化問題逐漸浮出檯面,近期政策也開始調整,如整頓工作時間、教育產業、學區房等各種解放勞動力的、鼓勵生育的政策開始推出,就讓我們看下去,希望早日讓工作的決定權回歸給當下的自己吧!



(文章僅止於個人觀察,觀察必定會受同溫層所侷限。)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